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出通知,定于2022年9月至10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通知明確,將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機動車檢驗領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開展省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公安廳(局)、自然資源廳(委、局)、生態環境廳(局)、交通運輸廳(局、委)、水利(水務)廳(局)、各直屬海關、藥監局,各檢驗檢測機構:為進一步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監管,規范檢驗檢測市場秩序,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海關總署和國家藥監局決定于2022年9月至10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開展重點領域檢驗檢測機構專項整治行動(一)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專項整治行動根據《生態環境部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環監測〔2018〕45號)要求,各級市場監管和生態環境部門要聯合打擊未經檢驗檢測出具監測數據和結果、篡改偽造監測數據和報告、未按規定采樣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檢查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承擔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等委托性檢驗檢測活動。對出具不實或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由市...
發布時間:
2022
-
10
-
21
瀏覽次數:539
新版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預計將于今年10月發布,日前國際認可論壇(IAF)發布了相關標準的轉換要求,明確認可機構在標準發布后的12個月內完成對已認可的認證機構的轉換,認證機構在標準發布后的36個月內完成對獲認證組織的轉換。目前,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正在進行國際標準最終草案(FDIS)的表決,預計將于今年10月發布。為做好新版ISO/IEC 27001的轉換,國際認可論壇(IAF)近日發布了強制性文件IAF MD26:2022《ISO/IEC 27001:2022轉換要求》。該文件的主要內容包括新版ISO/IEC 27001修訂的主要變化、轉換工作時間表以及對認可和認證轉換工作的過程要求。針對本次ISO/IEC 27001換版,IAF要求認可機構在標準發布后的12個月內完成對已認可的認證機構的轉換,認證機構在標準發布后的36個月內完成對獲認證組織的轉換。此外,IAF MD26鼓勵認可機構和認證機構盡早開始轉換策劃和準備,及時與各自的客戶溝通轉換方案。相關方可通過以下鏈接下載IAF MD26:2022:https://iaf.nu/iaf_system/uploads/documents/IAF_MD_26_Transition_requirements_for_...
發布時間:
2022
-
10
-
21
瀏覽次數:470
發布時間:
2022
-
10
-
21
瀏覽次數:460
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和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此后,又印發《關于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相關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導各地通過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科學合理配置執法資源,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目前,32個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均制定印發落實正面清單工作實施方案并確定首批納入正面清單企業名單,合計6.5萬家。 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了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實施期間第一批8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浙江省杭州市、溫州市、寧波市,山東省濟寧市,遼寧省沈陽市,河北省邢臺市,福建省寧德市,江蘇省宿遷市生態環境部門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利用污染源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等手段強化非現場監管,依法打擊惡意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特予表揚。 生態環境部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積極學習借鑒有關經驗做法,堅持監管執法工作方向不變,力度不減,進一步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切實防范環境風險,保障環境安全,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同時,生態環境部也提醒相關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全面履行主體責任,提高自覺守法能力,主動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確保污染防治設施和在線監控設施正常穩定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 此次公布的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包括: 一、浙江杭州臨安日興造型材料有限公...
發布時間:
2020
-
05
-
08
瀏覽次數:411
4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就出口產品質量、相關認證辦理等回答媒體提問。 醫療物資要出口 憑啥驗放? 按照中央應對新冠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部署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會議要求,為深化國際疫情防控合作,加強醫療物資出口質量的監管,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藥監局于3月31日發布了《關于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要求出口的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等五類產品,必須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海關憑藥監部門批準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驗放。 3月1日以來,海關總署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 醫療物資質量認證 不能盲目 在中國,質量認證大致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強制性認證,一類是自愿性認證。 醫用口罩、防護服、呼吸機,在我國都屬于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必須符合醫療器械注冊管理的產品,并不屬于強制性認證管理范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司長劉衛軍強調,相關企業一定要找合法的認證機構。中國現在經過批準的有600多家認證機構,從事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等認證,這些信息在國家認監委的網站上都可以查詢到。企業如果要做認證,一定要找具有相應合法資質的機構。 醫療物資進歐盟市場 得加貼CE 歐盟CE“認證”,不叫...
發布時間:
2020
-
04
-
30
瀏覽次數:70
發布時間:2020-03-30 12:56 信息來源:江蘇省市場監管局歐盟委員會于2020年3月13日發布了《關于COVID-19疫情期間的合格評定和市場監督程序的(EU)2020/403號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鑒于目前歐洲口罩、手套、防護工作服等產品緊缺的形勢,提出了一些在緊急狀態下對上述醫療器械和個人防護用品(PPE)的臨時措施。據了解,該建議僅為各成員國參考使用,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 《建議》出臺的背景 歐盟委員會認為,在當前COVID-19全球爆發以及該病毒在歐盟跨地區間快速傳播的環境下,對個人防護設備如口罩、手套、防護工作服或護目鏡(以下簡稱“PPE”),以及醫療器械如外科口罩、檢查手套和一些隔離衣的需求,呈現指數型增長,特別是一次性口罩等個人防護設備的供應鏈正面臨嚴重壓力。此外,這類產品的全球供應鏈也受到嚴重干擾,對歐盟市場也產生了負面影響。該建議出臺是為了確保向最需要保護的人群迅速提供最合適的PPE和醫療器械,使得相應產品能夠及時進入歐盟市場。 《建議》放寬了相關防疫產品的準入要求 (一)公告機構應優先考慮急需PPE的合格評定申請并并迅速開展合格評定活動。 (二)除了歐盟原有協調標準外,WHO對于如何選擇個人防護裝備的特定標準的建議也可作為此類產品的參考標準。前提是此標準能確保達到(EU)2016/425...
發布時間:
2020
-
04
-
30
瀏覽次數: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