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記者從佛山市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稱“區市監局”)獲悉,近期防疫物資出現虛假認證、冒用認證、虛假宣傳認證信息等市場亂象。對此,區市監局在順德全面開展防疫物資認證領域專項整治行動,出動執法人員93人次,排查企業31家,發現涉嫌虛假認證證書6張。
區市監局已出動執法人員93人次,排查企業31家,發現涉嫌虛假認證證書6張。
“疫情期間,國內出現了一些虛假的防疫用品CE、FDA認證證書。”區市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順德區市場監管局隨機抽取了口罩生產企業、認證機構,詳細查看企業CE證書、服務合同。“我們也會詢問企業的辦證渠道、過程、中介機構及服務費用等情況,調查了解認證機構近期國內外認證情況。”
在了解到國內外近期認證情況后,區市監局迅速鋪開整治行動,開展防疫物資生產領域的企業摸查。截至目前,區市監局已摸查出醫用口罩、民用口罩及其他防疫用品生產企業58家,并以此為基礎,在全區展開了非法認證線索排查行動。
經排查,區市監局發現涉嫌虛假認證證書6張。“這6張虛假證書多為國內中介服務機構發放。”該負責人介紹稱,這些中介服務機構并非歐盟CE授權認證機構,利用國際市場認證信息不對稱,騙取企業信任,訂立服務合同,辦理虛假證書或證明。
嚴格整治虛假證書的同時,區市監局還針對國內非法認證中介機構魚龍混雜、國內企業對國外認證政策規則不熟悉的現狀,全面開展宣傳指引工作。
區市監局提供的無效證書示例。
一方面,區市監局通過公布國內擁有CE授權合法認證機構名單、ISO13485醫療器械管理體系合法認證機構名單,引導企業認準合法認證機構;另一方面,區市監局也在及時公布認監委已經確認如CIC、VIC、ECM、ICR等非法認證機構名單,并將無效證書示例發布出來,避免企業踩雷。
公布合法、非法認證機構名單的同時,區市監局還召開口罩生產企業標準宣貫暨質量提升政策解讀工作會議,邀請廣檢集團資深專家,對全區37家口罩生產企業進行全覆蓋培訓指導服務。
該指導服務培訓針對口罩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對物資生產標準、國內外認證政策不熟悉的現狀,詳細講解了醫用口罩、民用口罩、兒童口罩的國內、國外標準。同時,培訓會議上還對國內認證法律法規、國外CE、FDA等認證注冊準入政策進行了簡明扼要的介紹說明。
“這一切都是為了通過標準、政策培訓講解,提升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質量意識、標準意識及法律意識,避免企業因不懂國內外政策踩雷受騙。”該負責人說。
【南方日報記者】羊建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