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之爭,是比品牌之爭更高層次的競爭手段。“得標準者得天下”,這句話道出了標準引領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近年來,蘇州創新機制,多領域推進“標準化+”行動。跨區域、跨行業融合協作,打造全國首個新興產業標準化協作平臺,為本地新興產業重點企業深度參與標準化活動,搭建高規格平臺;在全國首批開展城市綜合服務標準化工作,形成一系列響當當的公共服務和專業服務標準化品牌;全市1126家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各類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3909項,數量走在全國前列……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標準化建設的開啟之年。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引領是關鍵。今年,蘇州將探索實施標準提檔升級工程、新產業新動能標準領航工程和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增加個性化、高端化、高品質標準供給,為把蘇州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提供有力的標準化支撐。 政府引導規劃發展“藍圖”,專項資金投入近2億元
【鏡頭】
隨著蘇州市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三年行動啟動,去年上半年起,針對計算機及周邊設備、新型平板顯示、光纖光纜、太陽能光伏、集成電路、軟件、消費類電子等七大優勢領域量身定制的《蘇州市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規劃(2017-2020)》在全市數百家電子信息重點企業中“遍地開花”,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藍本”。
翻開“小藍本”,260頁的規劃細則“干貨滿滿”:在系統梳理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進展,制定各領域標準制修訂建議表的同時,從完善協調推進機制、強化資金支持、擴大人才儲備、加強宣貫培訓、保障規劃落實等方面一一作了周全部署。
【縱深】
作為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之一,近年來,標準化戰略已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性核心要素。在推動標準化發展進程中,蘇州從戰略定位、頂層設計到激勵機制全方位推進。
從2007年起,蘇州市政府出臺了《蘇州市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意見》等文件,在技術標準戰略資金、
人才、項目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出臺多項配套政策,并在實施過程中加以完善;同時建立了由市政府牽頭,質監、發改、經信、科技等十多個部門參加的技術標準戰略聯席會議制度。針對眾多蘇州企業標準化工作基礎、層次不同的狀況,蘇州全面實施了三級分類指導行動。截至2017年,全市已累計投入近2億元,用于標準化工作推進。
“市場引導、企業自主、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良性運行格局,在蘇州初步形成。
創新機制“跨界”協作,打造標準化服務堅實后盾
【鏡頭】
去年7月18日,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大咖”們為了一場業界盛會,聚集到了蘇州國際博覽中心。
作為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論壇之一,這場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蘇州市質監局等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蘇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論壇”備受矚目。各行業頂尖專家聚焦信息物理系統、智能制造、汽車電子、智慧城市、電子文件管理、精準醫療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熱點,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活動現場,來自全國的400多家信息技術重點企業與業界“高參”對接,為自身發展中的標準化需求尋找破題之道。
【縱深】
既能講好行業的“通用語言”,也要力爭在行業中擁有“話語權”,本地優勢產業如何深度參與到標準化活動中?蘇州通過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融合協作,為企業打造標準化服務堅實后盾。
為了提升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近兩年,蘇州全面建立科技與標準化協同工作機制。質監部門與科技部門緊密合作,做到三個“優先”: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快速通道,對在科技研發、形成創新成果中有標準需求的優先立項;在科技項目中,對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研制任務的優先立項;對標準化成果優先提供科技經費資助。
2015年,蘇州在全國率先建立新興產業標準化協作平臺,并于去年被市政府列為創新發展十項重點工程之一。平臺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和專題項目對接會等,進一步加強政府、標準化技術機構、科研院所與新興產業企業的深度溝通、合作。運行兩年,已有15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多家標準化研究機構及蘇州近200家重點企業加入。依托該平臺,催生了百余項新興產業新標準。
與此同時,通過對優勢產業社會團體以及團體標準需求進行調研、摸底,蘇州有針對性地組織團體標準化培訓指導。目前,蘇州公證協會編制的全國首個司法公證領域的團體標準、蘇州科寶公司主導的機器人電纜系列團體標準已發布。
放眼國際強企制標, 拿下更多“至高話語權”
【鏡頭】
去年12月中旬,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顯示器件技術委員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年會。來自多個國家的百余名業界“大咖”云集于此,共同見證了中日韓三國五位專家獲得“IEC1906獎”,這也是電子工業領域國際標準化組織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來自蘇州企業維信諾的標準化工作負責人黨鵬樂是這屆年會上獲得該國際獎項的唯一中國技術專家。而在去年,電子顯示器件技術委員會公布的13項國際電子顯示器件標準中,由維信諾主導制定的柔性顯示屏幕國際標準是其中唯一由中國企業制定的標準。
【縱深】
標準是國際經濟活動中的“利器”,對提升一個企業、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去年以來,蘇州進一步放眼國際,為加快蘇州標準國際化進程,在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主力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重點產業國際標準研制力度不斷加大。記者從市質監局標準化處了解到,蘇州現有好孩子、盛虹、波司登、科沃斯、吉海等5家企業擔綱了6個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
同時,蘇州通過邀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等國際標準化組織國內對口機構作為“高參”,為蘇州企業在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答辯、標準研制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目前,蘇州的維信諾、吳通通訊、海貍納米、醫用協同創新研究院、博眾精工、愛得蒙德、晶瑞化學等企業,均在相關對口機構的指導下,開展國際標準研制工作,其中,沙鋼集團、維信諾、吳通通訊、愛得蒙德等企業主導的國際標準均已發布。
此外,蘇州還在協會、商會等優勢領域行業組織中設立標準化推進機構,以眾籌和共享資源為理念,集聚起國際標準所需的人才、資金,集群發力。通過前臺和幕后的分工協作,我市企業已經在化纖、服裝、機器人、太陽能光伏、船用集裝箱緊固件、新型顯示器件、兒童乘用車、針灸針、農藥化工等領域發布了國際標準。
為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立“規矩”,以標準化提升“獲得感”
【鏡頭】
“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座席人員接聽熱線時,哪些話不能說?受理的服務類型不同,回復方式有啥區別……蘇州“12345”為此制定了覆蓋服務提供、質量控制、服務規范等全過程的細化標準。通過三年的不斷完善,蘇州市“12345”平臺熱線的直接答復率和市民滿意率逐年提高。作為國家級的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相關標準也為其他城市的“12345”平臺提供了樣本。
同樣是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在“虛擬養老院”行業中,姑蘇區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打造的“蘇州模式”在國內聲名響亮。由該中心編寫的“虛擬養老院”服務規范標準多達115項,服務“規矩”根據老人的接受習慣研究調整,細致到如何敲門、服務人員等候開門時怎么站等。
【縱深】
群眾的“質量獲得感”,是標準化工作成效的“標尺”。蘇州人口眾多、結構復雜,人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各異,標準化成了優化城市功能、實現公共服務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為了踐行服務型政府建設,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需求,提高城市綜合服務規范化水平,2012年底,蘇州在全國率先啟動城市綜合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試點范圍涵蓋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和體育服務等九大公共服務大領域及旅游、金融、物流、服務外包四大現代專業服務領域,歷時三年,包括60個項目,有29個部門和77個示范單位參與。通過試點,蘇州在公共服務領域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民眾滿意度顯著提高,在司法公證、就業管理、文化服務、便民服務等領域還形成了具有蘇州地方特色、全國領先水平的服務品牌。蘇州市承擔的公共就業、“12345”便民服務、一站式政務服務、公證法律服務等國家級、省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均高分通過驗收。
通過進一步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蘇州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將全面實現和諧健康發展。